各二级学院(部)、相关部门:
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和给2024年中国国际创新大赛参赛学生重要回信精神,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,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,特举办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5)校内赛。现将校级比赛赛程安排具体通知如下:
一、大赛主题
我敢闯,我会创。
二、总体目标
更中国、更国际、更教育、更全面、更创新、更协同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,聚焦“五育”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,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,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造热情,打造共建共享、融通中外的国际创新盛会,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。
三、大赛任务
以赛促教,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。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,强化高校课程思政建设,深入推进新工科、新医科、新农科、新文科建设,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,引领各类学校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,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质量标准,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、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。
以赛促学,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。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,激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,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,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,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,做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。
以赛促创,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。把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,推动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融合,促进教育链、人才链与产业链、创新链有机衔接,以创新引领创业、以创业带动就业,推动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。
四、参赛项目要求
(一)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,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、新医科、新农科、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,培育新产品、新服务、新业态、新模式,促进制造业、农业、卫生、能源、环保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,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、医疗、交通、金融、消费生活、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。
(二)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真实、健康、合法。不得含有任何违反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。所涉及的发明创造、专利技术、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。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、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,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、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,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。
(三)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,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,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。参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。已获本大赛往届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,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。
(四)参赛人员(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)年龄不超过35岁(1989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)。
五、高教主赛道
1、参赛项目类型
(1)新工科类项目: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区块链、虚拟现实、智能制造、网络空间安全、机器人工程、工业自动化、新材料等领域,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;
(2)新医科类项目:现代医疗技术、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、健康康养、食药保健、智能医学、生物技术、生物材料等领域,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;
(3)新农科类项目:现代种业、智慧农业、智能农机装备、农业大数据、食品营养、休闲农业、森林康养、生态修复、农业碳汇等领域,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;
(4)新文科类项目:文化教育、数字经济、金融科技、财经、法务、融媒体、翻译、旅游休闲、动漫、文创设计与开发、电子商务、物流、体育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、社会工作、家政服务、养老服务等领域,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;
(5)“人工智能+”项目:聚焦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、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升级,符合“人工智能+”发展理念和要求的项目。
参赛项目团队应认真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,结合以上分类及项目实际,合理选择参赛项目类别根据 “四新”“人工智能+”建设内涵和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类型。
2、参赛组别
根据项目发展阶段,设创意组、创业组,并按照新工科、新医科、新农科、新文科、“人工智能+”设置参赛项目类型。
六、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赛道
1、主要目标
不断拓展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活动的时代内涵,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眼入耳入脑入心,使广大青年学生深刻领悟“两个确立”的决定性意义,自觉增强“四个意识”,坚决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坚定不移听党话、跟党走,厚植家国情怀、扎根中国大地,用创新实践服务国家、服务人民,将个人奋斗融入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,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。
2、参赛组别
参加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赛道的项目应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,同时在推进农业农村、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、实效性和可持续性。参加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赛道的项目,须为参加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活动的项目。否则一经发现,取消参赛资格。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,分为公益组、创意组、创业组。
七、赛程安排
1.二级学院项目挖掘和培育(2025年4月—2024年5月)
本阶段主要进行大赛的准备和宣传。组建团队,挖掘和培育项目,深入开展市场调研,撰写项目文本。由二级学院推荐优秀团队参加校级决赛。
2.系统报名(2025年5月—2025年6月)
所有参赛项目需由项目负责人统一到大赛官方网站(cy.ncss.cn)注册报名,按照流程与要求填写必要信息,提交作品。
3.校级决赛(2025年6月)
校赛组委会组织开展校级决赛,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,确定优秀作品名单。同时组织开展培训和项目辅导,推荐优秀团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5)陕西省省赛。
4.省级复赛、决赛(2025年7月—2025年8月)
省赛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网络评审,遴选出优秀团队入围省赛现场决赛。
5.全国总决赛(2025年10月—2025年11月)
入围国赛团队集训备战,邀请有关专家对优秀作品进行指导和完善,参加全国总决赛。
八、名额分配
各二级学院按照以下数量报名参赛,既往获奖作品允许继续参赛,但要求项目应当有持续的迭代,支撑材料应当有持续的充实,同时符合本届大赛的评审规则和参赛要求。
学院 | 主赛道(至少) | “红旅”赛道(至少) |
会计学院 | 100 | 5 |
经济与统计学院 | 95 | 5 |
人文艺术学院 | 90 | 5 |
管理学院 | 75 | 5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 5 | 5 |
体育教学部 | 5 | 5 |
合计 | 370 | 30 |
九、奖项设置
本次大赛以公平、公正、公开的原则,从具有创意、创新、创业特点的竞赛中选拔优秀项目并代表学校参加省级复赛。根据比赛评审结果对学生以及优秀项目进行奖励。
十、注意事项
学校将根据教育部、省教育厅下发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5)有关通知要求,视情况对校赛组织予以调整,请及时关注。
招生就业办公室
2025年4月16日